网站首页 书画院简介 机构设置 成员介绍 书画院活动 书画展览 书画鉴赏 书画知识 书画讲座
您当前的位置:57365线路检测中心  >  书画苑  >  书画知识
一代巨匠大写意书画家崔子范
发布时间: 2014-10-26 11:56:06 作者: 黄赟 来源: 东方书画网

    原标题:一代巨匠大写意书画家崔子范

崔子范 ,1915年生于山东省胶东莱阳县。毕业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。历任山东胶东东区南海专员公署专员、北京医院政委、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、北京中国画院(今北京画院)副院长等职。曾为中国协理事,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长。现为中国协会员、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顾问。 崔子范先生的画,齐白石先生认为是“真大写意”, 张士增先生说他是:“大器晚成,一代巨匠”,这让我们敬仰已久。戊子金秋我们应邀出席在崔子范美术馆举办的“纪念崔子范美术馆建馆十周年暨崔先生1958至2008年精品展”,见到了到了崔子范先生。崔老年逾九旬,精神矍铄,平易近人,谈笑风趣,他幽默的话语娓娓道出一些陈年往事,不时逗得大家畅怀大笑。
    “弃官从艺”非偶然
    1956年国家文化部着手组建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画院——北京中国画院(后为北京画院),崔老自荐负责筹备工作,美术界有了“毛遂自荐”、“弃官从艺”的美谈。崔老“弃官从艺”并非偶然。
    崔老1915年3月出生于胶东莱西市崔家埠村,家境贫寒,其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。崔老自幼喜爱绘画,1935年读初中时,结识了花鸟画家张子莲,跟他学画。张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,曾师从国画大师吴昌硕。崔老从他那里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真谛,在这个20岁青年的心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他毅然投笔从戎,参加了我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,曾任指导员、大队政委等。1940年到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,1945年回山东先后任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办公室主任、副专员、专员等职。1950年奉调北京,历任解放军北京医院政委、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主任、城建部勘察测量局局长等。数十年来他一直从事领导工作,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的奉献着。
    战争生活、行政事务使崔老和绘画隔绝了近20年。1951年为参加抗美援朝义展,他又拿起画笔,画了几张画,大家看了都以为不错。1952年的一天,时任北京医院政委的崔子范,在朋友的陪同下,拜谒了88岁高龄的齐白石老人。白石老看了崔子范的画,鼓励说:“您的画是真的写意,不要按我的画法画,按您的画法就很好。”又说:“要常画,不要扔下。”随后,齐白石在崔子范带去的《公鸡图》上题写了:“真大写意,子范画,白石题。”白石老的鼓励,对崔子范后来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    从此,崔老在白石老人去世前五年的时间里,常去家中拜访、请教,随着与白石先生的交往,早年埋藏在他心底的那颗艺术种子也日益萌发。所以当他听说要组建北京中国画院时,又像他当年报名参军一样,毅然“弃官从艺”,自荐负责画院的筹建。
    直歩大匠之门
    1957年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。齐白石为画院名誉院长,崔老亲自为他送去聘书。画院名人荟萃,叶恭绰为院长,陈半丁、于非闇为副院长,王雪涛、叶浅子、李可染、张仃、尹瘦石、胡佩衡、娄师白等皆供职于此。崔老在画院曾任秘书长、副院长、党委书记,一直担任行政领导工作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在画院是“半工半读”。一边工作,一边习画。他穿行于名家之间,耳濡目染,悉心观察,潜心思考,不断积累,广吸博取,受益匪浅,从高起点上对中国画的历史、发展和创作,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研究。期间他也画了一些画,1958年为福建前线解放军将士赠送《菊花》、《螃蟹》等20多幅作品;1960年参观东北三省美术联展时,应邀请为吉林、沈阳、鞍钢等地作画;1961年作《菊花喜鹊》参加北京迎春画展,解放军画报刊登;1962年应邀同李苦禅、王雪涛、吴镜汀、吴光宇、田世光等在青岛作画,其中部分作品由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。应当说,此阶段他还算不上职业画家,但为他直步大师之门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 崔老从1964年10月文艺整风开始,到“文革”结束,先后十多年被批斗、关押、下放劳动,在那种环境下被迫放下画笔。然而“美术家的修养,有时往往是动笔和不动笔皆有所得的,关键是崔子范的心中埋藏了一颗有生命的、健康的绘画艺术的种子。因有了这颗种子,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,他的心和眼就不同于一般。无论是少年时候的天真世界还是青年时期的战火年代,不管做的是行政领导还是社会事务,甚至连在政治运动中所遭遇的七灾八难,也都可以通过一番奇妙的转化,最终成为培育他心中那颗绘画艺术种子的养分”。(张士增《崔子范的画欣赏及其他》)
    1976年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崔老恢复了画院的党政领导职务,他的画作《枯木逢春》、《松柏常青》参加了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四川等地巡展的“迎春画展”,表达了他当时的喜悦之情,从此以画家的身份正式步入中国画坛,迎来了艺术的春天,也从此开始了他的“九年变法”。千变万变他始终抓住两条不变:一是抓传统,在吸收青藤、八大、吴昌硕、齐白石等写意花鸟传统的基础上,对各家笔墨技法进行加减乘除;二是抓生活,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营养,捕捉新的艺术灵感。崔老说吴、齐两人对他的影响最大,从吴昌硕那儿学了刚劲简括的笔法、水墨淋漓的墨法、丰富多彩的色法。学齐白石作品中的单纯、朴质和用色的鲜明富丽以及富有装饰趣味的民间艺术特色。而他自己则更喜欢天真纯朴的艺术情趣,追求“返朴归真”,进而使自己的作品趋向于一种稚朴神态。
    1986年后,崔老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营养,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,注重色彩对比关系,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,重视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等,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。崔老的画融传统艺术、民间艺术、西方艺术之精华于一体,创造了立意新颖,构图简练,色彩绚丽,笔墨朴拙,充满生活情趣,富有生机活力,个性极强的绘画风格,开辟了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表现的新天地,成为七十年代以来大写意花鸟画派最重要、最具有代表性、最有成就的画家,填写了中国画花鸟大写意画派20世纪八十、九十年代的历史空白。
    著名美术评论家邓福星先生通过把崔老与白石老人的作品比较,把其艺术特征归纳为三点:1、崔子范把大写意花鸟向质朴、粗放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,形成拙、简、厚的鲜明的个人风格;2、作为画家个人的绘画样式,崔子范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特点,它实质上是对国画中的构成因素的强化;3、崔子范在传统的中国画中适度地融人现代审美趣味,相应地突破或强化中国画中某些传统的规范。这既是对外国艺术的借鉴,也是对当代审美理想的建树。李可染评其画说:“崔子范很重视作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。他的画立意新颖,构图简练,用笔朴实,设色鲜艳,有独特的个人风格,为大写意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”。蔡若虹对崔老说:“你的画,齐白石、吴昌硕、八大的味都有了,但又不是他们的,是您的”。程十发曾说:“中国画创新,您先走了一步”。阿老说:“有人说齐白石达到了中国画的顶峰,我认为崔子范是又一顶峰。”张士增评论说:“崔子范中年习画,几度辍笔,花甲之后方日益精进,终于大器晚成,为一代巨匠。”
    热心公益事业
    崔老更为可贵的是淡泊名利,热心公益事业。他认为人民艺术家属于人民,艺术产品应归之于民,藏之于民,才能永葆艺术的生命力。
早在1988年2月10日崔老就立下遗嘱:“1、我的画和我收藏的画,一律交给国家,家中不准私分,也不准向国家索取分文;2、家中其余财物皆由我老伴李宣绚接管。儿女也皆无权过问;3、如果我老伴走在我前头,当然家中的一切,就由我处理了”。1994年2月25日,崔老将1986至1991年间所画的新作精品122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对崔老的捐赠给予高度评价,对崔老说“你的举动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,带了一个好头”。1994年3月10日,崔老委托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董玉龙向青岛市人民政府捐赠1958至1992的美术作品300幅及个人珍藏的30幅明清及近现代名人书画,中共青岛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向崔子范颁发了荣誉奖状。1995年在莱西市建立崔子范教育基金会并捐赠人民币30万元,为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5万元,为奖励10名优秀教师,捐赠了10件国画作品。1996年为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捐赠人民币10万元。1997年将199O至1997年创作的大幅作品60件,再次捐赠给青岛市崔子范艺术馆。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,又捐出作品10件,用以奖励对莱西市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。1998年11月,由莱西市人民政府与崔老共同兴建崔子范美术馆,崔子范先生捐赠的100件国画精品常年陈列在三个展厅内。2008年9月9日,庆祝崔子范美术馆建馆十周年暨崔子范先生1958-2008国画精品展在崔子范美术馆开展。崔老又一次将1958至2008年间创作的百余件国画精品捐给了美术馆。
    崔老就是这样无私的为社会、为人民奉献着,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将同他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永载史册。

相关报道
Copyright 2011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主办: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四川省新闻中心 维护: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四川新闻网
电话:028-86167198 86167212 Email:sczx@sczx.gov.cn 备案号:蜀ICP备05000838号
Copyright 2006 - 2011 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